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善哉行·自惜身薄祜》译文
真可怜啊,我的福气太小,生来低贱,又孤苦零丁,无依无靠。
我从小既没有受到孟母三次搬家那样的教诲,也没有受到孔子过庭而问的父教。
不能伸展雄心壮志让我感到抽肠裂肤般的痛苦,因此,我想起了父亲的境遇。
虽然我只怀有一个很小的愿望,然而,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不能显达的人处于贫贱的地位,真是让人伤心叹息,泪流如雨啊。
我流泪而悲伤啊,为了乞求活路而奔波,那情景真是不堪目睹啊。
我愿将心中的憾恨倾诉给上天,是因为隐居在琅邪的父亲突然遭到杀害。
虽然想为国家竭尽忠诚,但未能成功。令人欣喜的是,在董承的护卫下,天子又回到了洛阳。
这件事虽然大快人心,但有令人叹息的地方。我没能参与到迎接天子的行列,因此,对天子的忠 贞无法表达。
有心建功立业,协助天子教化人民,谁知道却不能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
我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这种叹息将难以停止。
现在,我将用什么样的光辉惠泽于人民呢?我所含的忧愁永远没有尽期,还不如总有一天会停下的雨水。
《善哉行·自惜身薄祜》注释
自惜:自己怜惜。
薄祜:薄福。祜,大福。
夙贱:早年卑贱。夙,旧,平三。
罹:遭受苦难或不幸。
三徒教:三徙教。指孟母为教育孟子而三迁之事。孟母三迁的典故。
过庭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以喻长辈的教训。父对子的教育,古代称“庭训”。
处裂:处肠裂肤。崩裂;割裂。
自以:自以为。自然以。
所怙:所依靠。怙:依靠,仗恃。亦为父母的代称。
一介:一个。多指一个人。多含有藐小、卑贱的意思。用于自称为谦词。介,耿介。
是语:这语势。
其: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与:相与。相处;相交往。共同;一道。
守穷者:坚守贫穷而操守之人。
贫贱:贫穷卑贱。
惋叹:惋惜哀叹。
悲夫:悲叹之词。夫,语助。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乞活:乞讨苟活。
安:哪里。
睹:目睹。
于:往,去。
穷:穷尽。
琅邪:亦作“琅琊”。山名。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海滨。指秦始皇语于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
倾侧:倒向一侧,倾斜。
虽欲:虽然想。
竭:竭尽。
欣:欣喜。
公:主公。公卿。有解释为天子。天子是人皇,不能称公。公应是指诸侯。不详所指。似乎此公应是楚地的诸侯。
归其楚:归还他的楚地。
快人:爽快、痛快的人。在魏晋的口语中,“快人”也有“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人”的意思。应是诗人自诩。
由:由此。因此。
抱情:怀抱着情意。
不得叙:不能叙述。
显行:彰显德行,显露行迹。
绪:余留的,遗留下来的。未完成的功业,遗业。
随:随愿,如愿。
难处:难相处。
将何照:将用什么照亮,何以面对。
光曜:光耀。光彩荣耀。喻日月。
释衔:消除心中的怨恨愤怒。
不如雨:雨有止语愤懑无期也。
《善哉行·自惜身薄祜》赏析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真可怜啊,我的福气太小,生来低贱,又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祜(hù):福。一作佑。夙:旧,平素。罹:遭遇困难或不幸。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父曹嵩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故曹操有出生低贱之叹。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我从小既没有受到孟母三次搬家那样的教诲,也没有受到孔子过庭而问的父教。三徙教:孟母为教育孟子三次搬家。相传孟子幼时, 邻里环境不好,孟母三次搬家,让孟子得到了好的学习环境。此指母教。过庭:路过庭院。孔鲤从庭院中走过,其父孔丘(孔子)令其学《诗》学《礼》。《论语· 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 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此指父教。以上为第一解。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不能伸展雄心壮志让我感到抽肠裂肤般的痛苦,因此,我想起了父亲的境遇。抽裂:抽肠裂肤,形容十分痛苦。怙:依靠,这里指父亲。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虽然我只怀有一个很小的愿望,然而,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一介志:很小的愿望,自谦之辞。曹操青年时代曾有“欲为一郡守,好 作政教以建立名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的愿望,但因受权贵排挤,被迫辞官回家。介,同芥,极小的东西。以上为第二解。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不能显达的人处于贫贱的地位,真是让人伤心叹息,泪流如雨啊。惋叹:悲叹,叹惜。叹,一作欢。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我流泪而悲伤啊,为了乞求活路而奔波,那情景真是不堪目睹啊。安:一作要。以上为第三解。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我愿将心中的憾恨倾诉给上天,是因为隐居在琅邪的父亲突然遭到杀害。天穷:当作天穹,即苍天。琅邪:郡名,地在今山东胶南诸 城一带。董卓之乱时,曹嵩避乱琅邪,被徐州刺史陶谦的部下杀害。倾:倾倒,此喻曹操父亲曹嵩遭受杀害之事。左:山左,指东方,时琅邪在曹操据守之地的东 面,故称。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虽然想为国家竭尽忠诚,但未能成功。令人欣喜的是,在董承的护卫下,天子又回到了洛阳。欣:喜 悦。《左传·昭公元年》:“诸侯其淮不欣焉望楚而归之,视远如迩。”初平(汉献帝刘协年号,190—194)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兴平(汉献帝 刘协年号,194—196)二年,董承等诛董卓,并护送汉献帝东迁,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196—220)元年七月,汉献帝回到洛阳,受到诸侯的欢迎。 以上为第四解。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这件事虽然大快人心,但有令人叹息的地方。我没能参与到迎接天子的行列,因此,对天子的忠 贞无法表达。快人由为叹:一作喟然以惋叹。快人,使人欣喜。由,同犹。一作曰。为叹,为之叹息。曹操因不能亲迎天子以表忠心,为之叹息。《三国志·魏志· 武帝纪》:“(建安元年),太祖(曹操)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卫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有心建功立业,协助天子教化人民,谁知道却不能完成前人未竟的事业。显行:大德行。这里指建功立业。天教人:用天子的政令教化万民,这里指实现政治抱负。绪:前人未竟的事业或功业。以上为第五解。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我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这种叹息将难以停止。处:停止。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现在,我将用什么样的光辉惠泽于人民呢?我所含的忧愁永远没有尽期,还不如总有一天会停下的雨水。光曜:喻恩泽。曜, 一作耀。战国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孝行》:“爱敬尽于事亲,光曜加于百姓。”释衔:解除忧愁。衔,含。以上为第六解。
诗前三解自述身世和失志不遇的痛苦,读之,催人泪下。四五解由其父惨死引起的悲痛入笔,先言侍父已无机会,再言迎君侍驾时遭受误解。第六解写因壮志难酬带来的愁绪,有心报国,然无法了却心愿,这种欲罢不能的情感借助于抒写矛盾心理坦露出来。可谓是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