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浏览:

  【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出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意思】我在孤山寺北、贾公亭西的孤山山顶,眺望秀丽的西湖,只见潇潇的春雨过后,湖水新涨,几乎与湖岸齐平;阴晴不定的天空中,舒卷的白云重重叠叠地压向湖面,几乎与涟滟的波光连成了一片。

  【全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①此诗为作者在杭为官时作。描写西湖的早春景色,句句扣紧诗题。用词精确,形象鲜明,充分表现诗人对西湖春色的热爱。②孤山寺:在孤山南。贾亭:唐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刺史,筑亭于西湖,名贾公亭。③云脚:将要下雨或雨刚止时,接近地面的云气。④暖树:春暖花开的杂树。⑤行不足:玩不够。⑥白沙堤:一名断桥堤。此堤乃白居易来杭之前已存在。白居易所筑的堤在钱塘门北。后人为纪念白居易,遂改称白沙堤为白堤。

  【鉴赏1

  诗的开头二句,一句写山,二句写水,连用四个名词,点出西湖名胜“孤山”、“贾亭”,仿佛边行边望,远眺湖面、白云,水色天光连成一片。如果说这里着眼于描绘静的画面,那么三、四句则有意写动的画面。“莺”与“燕”是春天的典型象征,而前面饰以“早”、“新”特别富于季节敏感,使欣欣向荣之意跃然纸上,用字绝妙,工力独创。而下面“乱花”、“浅草”一联是以地上的花草写出“湖东”景色,“花”,是未曾烂漫的“乱花”;“草”,是还不茂盛的“浅草”,还有“渐欲”、“才能”,这不同的情态和语气,巧妙地显示出“早春之行”所见所闻。最后两句,点明游赏不尽之情,落笔到“春行”地点“白沙堤”。

  诗从“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远近相兼,高低、上下相衬,给人以清新而明快的美感,使人沉浸在一片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

  【鉴赏2

  这是一首记游诗,作于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诗人任杭州刺史时。钱塘湖,即今杭州西湖。孤山,在西湖的后湖和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陈文帝天嘉初年修建。贾亭,一名贾公亭。贞元(785~804)中,贾全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亭,后废。白沙堤,即白堤,又名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登此堤能总揽全湖之胜。白居易在杭州时,曾修堤蓄水,以溉民田,所筑堤在杭州钱塘门之北,非此白堤。

  诗人在诗中先交待了春游的出发点,接着写沿途所见,选取“莺”、“树”、“燕”、“泥”、“花”、“草”等来描绘西湖秀丽明媚的春景,又用“早”、“暖”、“新”、“春”、“乱”、“浅”等词加以修饰,渲染出融和盎然的春意,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最后指出踏青的终点,抒发了流连忘返、游兴未尽的感受。这首诗绘景精工,又寓情于景,以“行”字贯穿全篇而不着痕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音韵圆转,语言优美,代表了白居易七律流畅明快的风格特色。诗人写杭州的七律诗甚多,当以此首为最好。

热门推荐
© 2025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