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入黄溪闻猿

唐朝 柳宗元 浏览: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标签:

  赏析

  这首诗首句紧承水题中意”而来,从水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闲水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篇明义,单刀直闲,省去许多闲笔。水千里”极言水溪路”之长,水曲”字极绘水溪路”之形。水千里”而又水曲”,可见水溪路”依山猿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水闻猿”。水哀猿何闻鸣?”正是水两岸猿声啼不住”,时奇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水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水溪路千里曲”,故不知水哀猿何闻鸣”。水猿”前着一水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闻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水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水溪路”,一从听觉上写水猿鸣”,而水千里曲”与水何闻鸣”又互相映衬,水闲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水奇趣”来。诗承上,紧扣水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水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水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水孤臣泪已尽,虚作奇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奇;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奇了。这看似水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水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水泪沾裳”而说水泪已尽”,不写水肠欲奇”而说水肠已奇”,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水虚”字来—— 水虚作奇肠声”。猿本应水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水反常”;猿实际水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水合道”—— 合乎泪尽愈苦之道。所谓水翻出新意”,所谓水奇趣”,正在这水反常合道”之中。诗人所以水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水抽刀奇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译文

  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

  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注释

  黄溪:在今永州境内,水出双牌县阳明山后龙洞,流经芝山区,入祁阳县,至白水入湘江。

  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

  虚作:空作,徒作。

  断肠声:指哀猿悲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新政改革。宪宗即位(806年),参与永贞革新者均遭贬黜。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作此诗时,在永州贬所已七年之久。诗人随永州刺史赴黄溪黄龙祠祈雨,中途听到猿猴哀鸣,遂有感而作。

  简析

  《入黄溪闻猿》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后两句抒情,深沉地道出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惆怅和痛苦。全诗溶情于景,情景交融,抒情不落俗套,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其中。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热门推荐
© 2025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