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题画竹》译文
四十年来不间断地画竹子,白天挥毫晚上思考。
经过多年创作,画竹时已经没有繁杂的笔墨而能显现竹的清痩风格;画竹到了有独特风格时,创作便已趋于成熟。
《题画竹》注释
挥写:指作诗作画。
冗繁:指作画时多余的笔墨。
瘦:也指删繁就简,去芜存菁,抓住本质,求其神似。
生:指不拘于成局,随意创新的境界。
《题画竹》赏析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以画竹为佳。“四十年来”告诉我们板桥画竹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的。画竹成了他展示生命的一种方式。任何一项技术或艺术都值得人去做一生的追求。也只有把一项技术或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才可能达到它精纯的状态。这项技术或艺术也才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画竹枝”似乎不是一项高深的技艺,但板桥却用一生的思想情感倾心于它,因此,他才对画竹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才画出独具一格的竹子。技艺的精进,不仅在于生命的投入,还在于生命投入的方式。做和思就是生命之投入方式。“日间挥写夜间思”就是板桥画竹的生命投入方式。有了日间的挥写,加上夜间的沉思,板桥才感悟到了画竹的真谛,才画出了竹枝的神韵。
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要用一生的生命来投入,进入“日间教来夜间思”的生命状态,无技巧的境界。从冗繁到清瘦,可以看出板桥对画竹领悟的过程。可以想象,刚开始画竹,他是把竹枝的一枝一叶都要画出来的,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但这样的表现只能是自然的忠实的复制和描摹,最高境界只是逼真而已。而非能表现竹子的精神,表现作者对竹子意义的独特理解,从而达到艺术化的境界。“清瘦”可以说是板桥对竹子意义特有的发现,这种发现的表现就成了一种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既有属于竹子的天然素质,有倾注了作者的情思。也许清瘦的竹子不那么像自然界的竹子,画着画着,对过去的纯描摹而言似乎是“生”了,但这却是一个更高的创新的“熟”的境界。可不可以这样说,艺术的创造只有当我们在一个阶段以后感觉到了“生”,才能进入另一个“熟”的天地。生,其实是对当前自我的否定,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断否定自己,不断上升。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
清朝郑燮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