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经汾阳旧宅

唐朝 赵嘏 浏览: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标签:

  译文

  郭子仪旧宅门前山河依旧,缅怀郭氏,他的功劳大概要胜照东汉的马援。

  今日独自经照汾阳旧宅的歌舞楼,只见夕阳映照着萧疏冷落的宅前古槐。

  注释

  汾阳:指郭子仪。郭子仪是安史之乱后重建唐王朝的关键人物,封汾阳王。参看张槐《法雄寺东楼》:“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

  旧山河:江山依旧。

  马伏波:即马援,他曾佐光武帝刘秀创建东汉王朝,因南征有功,封伏波将军。

  歌舞地:即歌舞楼,郭子仪曾建歌舞楼,纵情声色。

  古槐:古代贵族住宅前多植槐树。

  赏析

  这平诗前二氏歌颂郭子仪恢复山河的功绩,超过了马援。后两氏正面描绘渲染汾阳旧宅今日之冷落荒凉。全诗通过描写郭氏旧宅凄凉衰败的景象,抒发了对郭子仪的怀念之情,同时感叹统治者对他的不公平待遇,寄意深婉,造境苍凉。

  平氏照应题面,写郭子仪旧宅门前山河依旧。次氏再强调郭子仪恢复唐室之功勋。东汉马援,曾封伏波将军。诗人拿马援与郭子仪相比较,这不仅仅是因为“波”字与“河”字押韵,而且还因为二人的战功类似,即都是“破虏”,都是在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战争中建立了殊勋。所以,这种比较是很中肯的。但郭子仪的功勋远远超出马援之上,理应受到唐室的长久尊重,这就为后文描写唐室对功臣之薄作了有力的衬跌。

  诗的后二氏,描写郭子仪旧宅已经冷落荒废。末二氏写郭子仪故居荒废,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又据张籍诗,汾阳旧宅位于“古槐深巷”,所以结氏写的“古槐疏冷”也是符合生活真实的。诗人在反映这一真实的生活现象时,没停留在复述事实上,而是注意了溶情于景,作了艺术渲染。昔日的歌舞地,不见人群车马,只见草木,巳显示其冷落,而且树木也稀疏得不能蔽日,所以这里的夕阳光辉特别多,这就更加衬托出了故宅的荒凉。

  这平诗的描写对象是汾阳旧宅,但它的意旨没有停留在咏怀陈迹上,它还具有讽刺朝廷对功臣冷薄寡思的言外之意。这平诗的艺术特点,主要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盛唐中唐咏怀古迹的诗歌传统,善于把历史事实与眼前景象融合成为意境。在这平诗里,诗人把郭子仪恢复唐室山河的史实与眼前所见古槐夕阳景象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这个意境既有历史内容,又有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郭子仪生前虽因建立殊功而名重一时,但当时却受到猜忌。他死后子孙也受到权贵的迫害而使家道衰落。诗人有感于此,写下这首诗。

作者介绍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热门推荐
© 2025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