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浏览: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上学期间,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两小儿辩日》原文大意: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第二个对。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总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拓展内容: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答案。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两小儿辨日》阅读理解答案:

  1、yú cāng shú rú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到 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热门推荐
© 2025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