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

浏览:

  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

  在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答题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翻译的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四、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有: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拓展: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

  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

  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热门推荐
© 2025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