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黄櫱禅师 李昂 于良史 张仲素 陈羽 | 宋代诗人: 章良能 李持正 幼卿 杜常 刘季孙 | 清代诗人: 金缨 庄棫 德容 顾贞观 沈复

鼎足而立的意思 鼎足而立的解释

浏览:

成语名字: 鼎足而立

成语拼音: dǐng zú ér lì

成语解释: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三足鼎立 鼎足而三

反义词: 归于一统 合而为一

成语例句: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鼎足而立成语故事: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标签: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史记的成语 力量的成语 D开头的成语

热门推荐
带动物的成语
数字开头的成语
描写季节的成语
描写天气的成语
出自名人名著的成语
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 2025 古诗文网网 | 古诗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湘ICP备15008850号-4